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范文

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2021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农村建设(通用18篇)

时间:2024-11-06 00:59:37 作者: 字数:103708字

第1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1、三、活动过程

2、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过年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3、教学资源《春节习俗》、《压岁钱的传说》;教学挂图《压岁钱的传说》;喜庆的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

4、走进春节班会2

5、请幼儿说一说小妖“祟”摸了孩子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家人为什么整夜不睡。知道压岁钱是家人为了让孩子平安沿袭下来的一种做法,代表了家人对孩子的爱。

6、四、活动延伸

7、(2)帮助幼儿分析和整理录像中节日活动的名称。例如:除夕夜之前家家户户张贴春联、门神,有的还挂上大红灯笼,小区、村镇的街道也挂上了彩旗、灯笼。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备酒宴,看春节联欢晚会。

8、讲述压岁钱的传说,让幼儿感受家人对孩子的关心。

9、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过年的风俗习惯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感受和家人过春节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10、走进春节班会主题

11、有条件的可悬挂对鱼,装饰鞭炮等,增加春节气氛。

12、活动目标:

13、知道正月是一个热闹的月份,感受正月里的喜庆气氛。

14、走进春节班会3

15、讲讲家人的属相,初步了解可以通过属相来记住年龄。

16、(1)找自己的好朋友,在活动室内找一处喜欢的地方,说说自己过年的趣事,并用绘画的方式把趣事画出来。

17、活动过程:

18、二、活动准备录像带、各种花灯、日历、竹条、棉线、铁丝、彩色皱纹纸、卡纸等

19、主题墙面上粘贴小朋友向大家拜年的图片,营造新年的气氛。

20、(5)欣赏花灯,说说自己喜欢的花灯的名称。

21、绘画纸,彩笔人手一份。

22、尝试与他人合作制作花烛

23、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24、二、活动准备:

25、请家长在新年里带幼儿观看各国人民喜迎新年的电视节,了解各国人民迎新年的风俗

26、正月里

27、(3)"正月五看花灯,吃元宵汤圆,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好吗?”

28、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29、(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压岁钱的传说》。

30、(3)说一说自己该怎样使用包含家人爱心的压岁钱,让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比如买喜欢吃的东西全家分享,家人过生日可以用压岁钱买礼物,如果别人有困难还可以用压岁钱来捐助。

31、谈话活动,回忆自己过节的情况。

32、节日期间带幼儿逛街,观察过节时环境的变化。

33、三、活动过程:

34、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知道十二生肖年的轮常;理解拜年祝福的含义,学习用合适的祝福语向同伴、长辈拜年。

35、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悬挂的倒过来的“福”字或红色对鱼、装饰鞭炮等装饰,引发幼儿关于春节的回忆。

36、(3)展示能够体现节日风俗的幼儿作品,如“福”字倒贴、年夜饭吃鱼、门上贴春联、放鞭炮等,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这些习俗美好的寓意。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春节习俗》,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37、(1)询问是否得到压岁钱,谁给的,什么时候给的,为什么给压岁钱。

38、萌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传统节日的积极情感

39、一起制作灯笼,谈谈幼儿的成长趣事

40、活动准备:

41、(4)播放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请幼儿模仿相互串门去拜年,说吉祥喜庆的话,见面可以相互拱手致意。

42、(6)讨论制作花灯的程序,尝试制作花灯,教师指导,提示合作制做展示作品,欣赏评论。

43、能连贯、清楚的讲述一件过年趣事,会使用幸福、滑稽等常见形容词。

44、空中悬挂灯笼来打扮教室,让孩子体验新年的喜庆气氛。

4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6、与孩子交谈,表扬其进步,提出新年的新愿望和新要求。

47、(4)孩子讲述过元宵节。认识各种花灯,激发幼儿自己制作花灯的兴趣

48、(2)请部分幼儿展示绘画作品,讲述过年趣事,教师注意幼儿说话的完整性,如果幼儿用到好的形容词,可以及时向全班小朋友推荐,大家一起学说。

49、(1)“孩子们,刚才咱们看到录像片中人们过节的热闹气氛,我看到你们都很高兴,那现在来说说咱们自己是怎么过节的好吗?”

50、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所见所闻。

51、观看录像,感受正月里(春节、元宵节)的节日

52、主题墙上用红包来布置出新年的喜庆与热闹

53、【活动设计】

54、一、活动目标

55、(2)孩子回忆讲述自己过节的情况。

56、(1)观看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录像,让幼儿积,让幼儿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经验。

57、将作品布置在元宵灯会上,供大家欣赏,鼓励创造性地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炷。

58、说趣事、画趣事,初步了解春节的习俗,知道过年的传统做法。

59、一、活动目标:

第2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1、(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2、(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7位外来学生)

3、(二)端午讲故事

4、【学生】:

5、五、主题活动开始:

6、(一)赛龙舟

7、一、知识小竞赛。

8、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9、三、出旗、奏乐、敬礼

10、(二)话粽子

11、(一)端午节别称

1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13、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14、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2

15、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6、(1)《端午》唐文秀

17、六、活动过程

18、(3)《端午节的怀念》

19、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20、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2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23、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24、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5、活动过程:

26、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27、【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28、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29、【教师总结】

30、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3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3、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社区的阿姨,就等她这老师发号施令: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最高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34、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5、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6、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37、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38、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

39、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40、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41、【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42、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43、活动过程:

44、二、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45、【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46、【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47、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48、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49、(三)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50、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51、四、唱队歌

52、主持人小结。

53、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54、【教师】:

55、活动目标:

56、(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57、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8、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59、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60、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6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62、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63、端午节是哪一天?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64、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一门学问,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 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

65、三、活动地点:五(1)教室

66、(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

67、活动目的:

68、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69、(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70、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71、亲历感悟:

72、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73、一、设计背景:

74、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75、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

76、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7、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78、六、辅导员讲话:

79、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80、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81、四、活动时间:

82、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83、(一)端午奇缘话习俗。

84、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3

85、(2)《五月五日》梅尧臣

86、二、活动目标:

87、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88、【活动导入】

89、三、大家怎包粽子?

90、主持人小结。

91、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第3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1

教学设计

“中国民俗文化”之清明节 主题:

生与死的欢会

教学目标:通过对清明节的习俗讲解与诗文鉴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迁移。

教学重点:诗文阅读,鉴赏其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民族文化中对生死大事的态度。

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朴树的歌曲《旅途》) “我梦见一个孩子,在路边哭泣,

他丢失了他的气球,在遥远的山谷。

老爷爷把它系在屋顶上,等着爸爸带你去寻找,

有一天爸爸走累了,就走失在茫茫的那个山坳,

像那只气球,再也找不到。

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湖泊,

路过沙漠,路过荒原,

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

路过幸福,路过痛苦,

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

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与孤独??”

这首歌充满了预言和暗示,大家读懂了吗?哈姆雷特发出永恒的质疑: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但是在某个时刻,生存与死亡,竟然同时被纪念,这就是清明节。

二、民俗文化基本知识介绍

1、清明

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自古人们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3、清明节的活动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心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例如:

扫墓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人们向革命先烈纪念碑敬礼,缅怀先人;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当人们在墓前点香献花时不难发现,种.种怀念,多夹带一种“感恩”情愫在其中:感念先人及亲友, 并为亲人在世时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深感遗憾。在此意义上说,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传统节日中“知恩图报”的内涵,在不断提醒着现代人生前尽孝、薄葬厚养,学会感恩,并付诸实践。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戴柳插柳,植树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插柳的习惯。又传说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的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蹴”即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蹴鞠是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在汉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并走向全面繁荣,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临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

三、诗文鉴赏

出示三首风格各异、时代不同的诗词,请学生概括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并比较其中的区别。

(1)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明确:描述人们游春的欢乐情景,语言清新明丽,主要手法有设问和拟人。

(2) 清 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明确:写出了作者凄凉贫寒的读书生活,语言朴实无华。

(3)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确:描述了历经战乱、民生凋敝以至于无人上坟的清明凄惨景象,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清明节是一个很有文化价值的节日,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冲和”与“平衡”。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伫立在冰冷的坟茔之前追悼死去的亲人,尽情地表达着平日里故作漠然而无法流露的哀思;同时又愉悦地走进生机勃勃的春天原野以种.种载歌载舞的欢乐形式歌颂着生命的美好。欢乐与悲伤、生与死,竟然都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时空间隙,融合成一个圆满。

四、讨论: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明确: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五、图文卡片鉴赏

1、展示写有短诗的图画,并略作点评。

清明雨上(图片主色调为绿色,缀有乌篷船和柳树)

月影憧憧 烟火几重 烛花红

红尘旧梦 梦断都成空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点评:清明时常伴随细雨,黄梅时节更添离人愁绪。几个短句言简意远。

2、欣赏清明节期间所盛开的灿烂花朵

六、国外清明节

离故土越遥远,思念和怀旧的感情似乎就越绵长,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每年的清明节就会有人按照传统习俗,在当地眺望故里,遥寄追念。

1、印度教徒点灯纪念故人

为寄托哀思,印度人通常在家中、办公室甚至自己开设的商店的显著位置挂上死者的遗像,并用黄色的万寿菊花环装饰像框。印度每年最大的节日—灯节(其重要性等同于中国春节)那天,等到夜幕降临,家人会在楼梯、走廊、阳台以及屋里都安放上点燃的一根根蜡烛,为死者祈祷,并期盼亡灵保佑家人平安。每逢死者忌日,家人还会举行一种叫“沙拉达”的仪式来祭祀,参加仪式的人通过吃一种特制的米糕来缅怀故人。

2、日本人祭祖神神道道

日本是个把佛教与本民族的神道教生死观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在日本人看来,人的肉体生命就仿佛烟花,绚烂而短暂,而人的灵魂不灭,可以永生。所以在日本,与祭奠亡灵、追悼故人联系在一起的法事、祈福活动十分繁多,像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彼岸会”、死者周年、50岁、70岁和百年大祭等层出不穷。日本最盛大的节日盂兰盆节也和追祭亡人联系在一起。每到阴历的七月十三至十五左右,全日本都放7天左右的长假欢度盂兰盆节。据说在这段时间里,逝去的祖灵都会回到家中,为了不让祖灵找不到家,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欢迎的火盆,并在屋内挂上灯笼。每年盂兰盆节初日的傍晚都会举行“迎火”式,即为迎接先祖之灵在门前焚烧麻竿,而节日的最后一天就有“送火”式,即把供物放入河里或海中,代表恭送祖灵而去。

3、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的风俗稍有不同,比起清明节他们更看重每年阴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据说这个节日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元节”的风俗和清明节非常相似,也是给先人上点供品、祭拜一下,不过他们的举动有时更具迷信色彩,不少人在整个七月都尽量避免远行,搞得新加坡的飞机票那个时候特别便宜。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2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一些习俗。 2.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准备: 1.诗朗诵

2.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等资料的介绍 3.《清明》 4.歌曲欣赏

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清明时节忆先烈”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班会中有所收获,也预祝你们的班会获得成功!

主持人甲:春天,万物复苏,盎然春意。

主持人乙:春天,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

主持人甲:人们总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

主持人乙: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

主持人甲: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

主持人乙: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主持人甲.主持人乙:我宣布《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出示《清明》古诗

主持人甲: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4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主持人乙:对,那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说起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介子推。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介子推的故事吧。 2.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1)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主持人甲:谢谢为我们做的介绍,现在,我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了。

主持人乙: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 3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主持人乙:王二小真了不起,年纪虽小却那么勇敢。

主持人甲: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主持人乙:是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主持人甲:下面,再让我们聆听一个关于夏明翰的故事。 4.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 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 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 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 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 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 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 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 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 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 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 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 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主持人甲: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乙: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主持人甲主持人乙:我宣布,《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师:今天,在《清明时节忆先烈》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篇四:清明节安全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清明节安全教育

班会目的:继承传统习俗,懂得尊敬父母,爱护、保护自我 班会时间:星期三第四节

主要内容: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根据分院指示,为了响应学校号召各个班级开展清明假期安全教育活动,今天我们班召开名为“清明假期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

安全无小事,细节很重要,清明假期期间具体安全注意事项如下:

一、交通安全:

乘车前往祭祀或出行时千万不要乘坐“三无”车辆,要密切关注车况;骑车出行时,要注意遵守相关的交通法规;步行出门时,过马路时候要牢记“一停、二看、三通”,“先向左看,再右看”,注意来往辆。

二、祭祀过程中的安全:

在进行点香、放炮、烧纸等活动的时候应注意周围的林木的防火事项,不要在易引起火灾的地方和时间段内燃放,不要在有风的情况和草地上燃放,祭祀完毕后,一定要确认祭祀用火已无安全隐患方可离开。

三、谨防欺诈、传销等不法欺骗行为: 要提高个人的警惕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类似于诱惑的言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信“天上绝不可能掉馅饼”。

四、上坡时,不乱爬树。

五、牢记“

110、120、119”等紧急求助电话,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不要慌张,保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适时拨打电话求助。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3

一、导入:师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对,是《清明》。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清明时节忆先烈”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班会中有所收获。

二、介绍清明节: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三、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关于清明节习俗,能来介绍一下吗?

(1)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四、讲革命故事 看影片《小兵张嘎》

学生谈感受

师小结:今天,在《清明时节忆先烈》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

第4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第5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1、讲述故事、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 ( 语言表达 是否通顺、神态是否自然等 ) 、参与意识 ( 是否主动 ) 和情感态度 ( 是否 认真)。

2、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 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 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因为每 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 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3、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4、三、教师准备

5、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 展开诗意的想象, 以“土地”为话题写 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6、前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义,后一个活动 则侧重文艺家心目中的土地。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以土地为题 材的文艺作品,并分析在其中土地象征了什么。学生分成小组,分别 去搜集文学描写、音乐舞蹈和绘画摄影三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关土 地的作品,然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地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主 要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原由。

7、能否跟组内成员很好的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8、3 月17日中午,我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 311船

9、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 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中国政府 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 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0、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一个主要通过查 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 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 率等数据,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发现我们土地 资源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 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 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除了数据,还 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11、根据学生兴趣,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分头去搜集资料、 分析 资料。

12、活动三“谈谈土地的含义”侧重对文化层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 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 带来了保守与闭塞。 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子活动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不求学生作出理论的说明, 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 并能搜集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1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端午节和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14、五、活动延展

15、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 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 并对 “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16、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 成语俗语、 历史故事, 使学 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7、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联系当前我国政府对 南沙诸岛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立场, 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18、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致宁愿忍受贫穷, 也不愿离开故土。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

19、本次活动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 紧扣“对祖国和家乡 的感情”这一主题,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我们所要认识的土 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 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 第二个层面是 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 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 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 她是力量的源泉 ; 在各 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

20、搜集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 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科学、 是否

21、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 ; 而对于一国的人民, 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

22、收集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

23、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 样对待土地的。

2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 了解中国人“安土 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25、搜集一份有关“端午节”和“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26、在文艺家看来, 土地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表现对象, 他 们的创作往往赋予土地特殊的含义。 如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余光中 的《乡愁》、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国》。请搜集以徒弟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 包括诗文、音乐、舞蹈、摄影 和绘画作品等 ) ,展开讨论:自古以来,“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

27、第三个子活动更侧重实践。国外的中小学生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 考察市政建设和社区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相比之下,我们的教 育就缺少这样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起码的公德 意识,更不要说公民责任感。 这个活动期望在这方面使学生获得提高,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项子活动是让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使用情 况的了解,可以到政府的网站上查找,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 能组织学生与当地政府联系,直接采访有关情况。如果觉得整体的土 地情况不好把握,也可以调查一个侵占土地或者浪费土地的具体案例。 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项,建议学生先搜集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某 地植树造林,保护了千亩良田的事例,借鉴他们的措施,再针对实际 情况提出建议。

28、讨论问题、 提出建议时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是否能自 圆其说,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29、六、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该由学生参与,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 创新意识。重过程,重方法,对探究的内容不必一定得出实质性的成 果。具体指标有:

30、以端午节为引子, 以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 史史料为驱动力,展开整个活动的过程。

31、通过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展示中华 民族队脚下土地的厚爱深情。

32、活动二“讲讲土地的故事”, 侧重文化层面的土地。 三个活动 侧重不同的“土地故事”。第一种,像社稷坛的五色土表现了汉民族 对于土地的崇拜,还有古希腊神话、 《山海经》关于“息壤”的传说、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等。民俗中远行人带一包家乡土的习俗也属于此 类。第二种是凝固在语言文字里的故事,要让学生挖掘与土地有关的 成语、俗语的文化含义。 第三种是“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 表现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以及农民对于土地赤诚的爱 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添加合理的想像和联想,绘声绘色地讲给

33、新颖

34、大家。

35、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36、通过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 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 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 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37、此活动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做出指导。

38、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 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39、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 、 《曹娥救父的故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意识。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 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 _ 识。

40、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 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

41、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不容置疑:一、中国最早发现、 命名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二 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 发渔业生产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 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 岛先后被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 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 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

42、四、活动指导

第6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第7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伴随着学生日益走向独立,逆反心理甚至代沟往往就会产生。此时学生心理应如何调节,又怎样消除与父母日益明显的隔阂,密切与父母的关系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4月26日下午永春三中高一年(1)班开展了“走进父母”的主题班会。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能够体谅父母,理解父母,从而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本站记者叶明熙报道)

全班默诵《新三字经》片断

《新三字经》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考与梯 须继承 爱父母 意深长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家务事 乐担承 洗碗筷 扫门庭 家爱我 我爱家 推此心 爱中华

主持人上台:

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

傍晚时分 ,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它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甲:但常常听见有同学这样评价父母:“他们太古板!”“他们懂得什么!”

乙:也常常听见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请给我自主的的权利!”

甲:其实,我们对父母又了解多少呢?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一句广告词:“世上所有的父

亲都知道儿子的生日而多少儿子知道父亲的生日呢?”如果你至今不能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请你走近你的父母。

今天召开“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吧!

乙: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与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

请同学主动上台

同学a:自小我就有气管炎,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去报到。也因为这, 我很小就懂得了爸妈的爱,这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爱。

一个下着大雨的深夜,我的气管炎发作了,父母不顾一切地抱着我冲向医院。忽然我感到一颗心在剧烈地跳动,它明显比我的呼吸来得更为急促与紧张。待我稍稍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己正在爸爸的背上,妈妈在一旁为我打着雨伞。透过路边朦胧的灯光,我见到大滴的雨点打在爸妈的脸上,他们只是轻轻拭去继续往医院赶。那一夜,爸妈一直陪在我的身旁,见到他们憔悴的脸庞,我的心被深深地牵动着。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只是觉得心里一阵阵酸痛,就此,我开始明白爹妈的爱,是那么的真挚,那么的伟大。

乙:生病本来是一件痛苦的事,可痛苦被父母那份浓浓的爱化解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呢?

同学b:曾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天气骤冷,我蜷缩在教室一角,瑟瑟发抖。看着其它同学的父母都送来了衣服,我不禁在心里埋怨妈妈:“你为什么就没想到给我送件衣服呢?”说来真怪,想着想着,妈妈就来了。事于今日,我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妈妈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脸色很白,看得出,她很冷。可她的手里却拿着一件厚厚的大衣。我知道,那是给我的。妈妈对我说:“傻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冻坏了吧!”顷刻间,我被一股暖流紧紧地包裹了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甲:听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孟效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c:上学期我迷上了电子游戏机,父亲把我狠狠揍了一顿,我吓得不敢再去了。几天以后,一个同学又来约我,我看父亲走了,就又跟那同学去了。进了电子游戏机室,也不知进了多久,当我正玩得高兴时,忽然有人把我踢了一脚,我正想大骂,天啦!是我的父亲,把的脸色可真吓人,我怕他又打我,大哭起来。可他这次没打我,他竟然流泪了。从此,我再也没进电子游戏室。

甲:严是爱,松是害,爱之越深,恨之越切。这种严何尝不寄予着父亲对儿女更深的期盼!

乙:父母对我们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他给了我们最无私的爱,最慷慨的情,最深切的期待,我们对父母又如何呢?

下面来让我们看几幅漫画投影

甲: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在同学们看来很平常,但同学们想想,我们这样做是否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呢?我们究竟为他们做了什么呢?请同学反思一下平常的日子,有哪些不足之处?

同学d:记得那是一次期中考试,我考得很差,从来没考得这么差过,所以自己也挺失落,心理挺难受。回家后,我就一个人愣愣地坐着。父亲关切地端了一碗面来给我吃,我却一把就将面弄翻在地。爸爸吃惊极了。他默默地收拾着地板上的东西。那一刻,我真想上去帮忙,但我不敢,我没有这个勇气。

乙:这就是父母的爱,虽然有时它看来那么繁琐而讨厌,他却实在是世间最纯洁,最伟大的爱。也许从前它曾被子我们一度忽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真诚的忏悔,奏响我们走进父母最动人的篇章。

同学e:有一次,爸爸去千岛湖公干,我听说那儿的珍珠饰品非常精致,就请求爸爸买一件回来。可爸爸却忘记了,固执的我发誓再也不理睬爸爸了。几天后的一个早上,睁开眼便看见写字台上放着一架珍珠串成的飞机,好漂亮。刹时,我的心里像倒翻了五味瓶一样。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父母的爱是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的。

甲:家庭需要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就让我们敞开心灵的窗户,用真情架起爱的桥梁,用真心去体谅父母的苦心,走近父母拥抱父母呢!

同学f:初二时,一天我过生日,邀请了一些朋友来我家做客。妈妈心了一整天,才准备好饭菜,我们在外面堂屋中高高兴兴地吃。妈妈走了,留下一张纸条,让我把碗筷洗掉,而我却不情愿地把碗筷胡乱冲了一个,便出去了。蟓上回到家里,才发现妈妈病了,我觉得很后悔。

乙:刚才同学业们惭愧地表达了内心的忏悔。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张图片

这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一对母女,母亲已是百岁有余,女儿也已年过八旬,然而她仍每过几天便为母亲梳头,陪母亲聊天,在母亲膝前尽儿女的一份孝心,最简单的动作,最质朴的表达,没有华美的修饰,没有惊人的壮举,却折射出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最珍贵的品质,最崇高的美德,同学们,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之动容,为之起敬吗?现在让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我们有着炎黄子孙这个令人骄傲的称号,我们的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最鲜明的血液,继承民族光荣的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呢?

同学g:平时,我在家中就尽量地与父母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把高兴的事与他们一起分享,也可以倾听父母的工作情况,为父母分担忧愁和辛苦。

同学h:我要好好学习,不让他们操心。

同学i:我妈妈下岗了,我要和他们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

同学j:我爸爸最近迷上了**,我要配合妈妈,让爸爸有一份正常的业余生活。

甲: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父母用爱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

乙:同学们,请珍惜这份爱吧!因为这种爱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甲:同学们,请把握这份爱吧!因为它会使我们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它会为我们带来一座开掘不尽的宝藏!

甲乙(合):让我们的心永远和着父母的心愉快地跳动吧!

“走进父母”主题班会在《妈妈的吻》歌声中结束

第8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时间

我们的节日,端午

三、主持人

刘佳,陈素伟

四、活动流程

1,由主持人发言,引入班会主题——端午 2,介绍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有趣的习俗:

3,缅怀我们中国伟大的历史名人——屈原。介绍他的小故事,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着我们,他值得我们去学习,悼念:

4,随机提问:对于今年的端午节你将怎么过、与往年相比将有什么不同?

5,端午知识大竞赛(采取抢答形式,对有关端午的科学知识进行回答,抢答时举手示意); 6,班会结束。

五、班会总结

这次班会主持人准备充足,所以进行的较为顺利。同学们也积极参与,无违纪情况,大家自由发言,认真聆听。在班会期间,班主任也来亲自参加,更组织班上专门的人进行了照相。最后对于接下来的班会将会争取开展更加成功!

第9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掌控的要义是城乡兼顾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动城乡要素同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同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题目倒逼的。我国产业化、城镇化快速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在了后边,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构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呼唤更深进的体制突破。保障国家食粮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束缚矛盾日趋尖锐,“中心要食粮、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进”的不同利益调和难度增大,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更刚性的制度保障。小范围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题目更抓紧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人口大范围活动,“三留守”题目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心头牵挂”,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总之,“三农”发展的很多困难,不靠改革破解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不靠改革适应不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实现不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明确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办的要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要交给社会,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农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条件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当前农村改革要碰的都是“硬骨头”,要干的都是“辣手”的事,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但实践创新不是蛮干乱闯,务必坚守底线,试点先行。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食粮产量改下往了,不能把农民利益侵害了。要答应地方试点试验,积累经验、探索门路、逐渐推广,但要留意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衔接,对涉法的改革要设置必要的程序和范围。要依照中心的同一部署,各地不能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因地制宜、按部就班,不弄“一刀切”、不寻求一步到位,答应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既积极又慎重,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只要不折腾,积跬步致千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

民以食为天,食品来源于农业,农业的重要性不问可知,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心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阅这个我国的农业题目,体现了党中心的***远瞩和战略头脑。xx年中心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如期而至,这份文件题为《**中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我国今年农业的发展确定了目标,提出来思路,也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模式指明了方向。

这份关于三农的中心一号文件作出了以下几点唆使和要求:一是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资基础;二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进步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养发展多元服务主体;五是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六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七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我们将这份文件的精神可以简单的概括为14个字: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具体的来讲就是以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为工作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度和广度,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驱动力度在原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想方设法提供政策和科技上的支持;充分发挥利用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打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当今农业农村来之不容易的大好情势。

全力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同一思想,同一熟悉,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这个思路果断不能变。同时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进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充分激起农村生产各个要素潜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业的发展。

根据文件精神的唆使,我们可以清楚的熟悉到农村集体产权的重要性,这是激起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地基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关键。文件的惠民政策还体现在要求5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现有的征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最大化,

相信在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各部分的不懈努力下,农业农村的发展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创造新的辉煌!

第10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__ 年端午节到了,又是龙舟飞渡的时候,__ 校学生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自 己学习、生活中一项喜爱的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进 而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以 “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追溯端午渊源,充分认识“端午节“的有关 知识 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有关 “端午节“的知识与内容,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 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 节日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各种的活动,丰富“端午节“内容

(1)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会 端午节前夕,布置学生通过书籍阅读和上网查询,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并在班会上进行交流学习。

我校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 列主题活动。

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少先队大队部对活动进行了部署,分年级开 展专题活动:

一、二年级以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学生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四年级开展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并在中年级中进行吟唱; 五、六年级开展端午风俗手抄报比赛,共同纪念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让学 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活动之后,有的中队布置了假期亲子活动,让学生在端午节当天向长辈 学习粽子的`各种制法。

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

(2)倡导健康防疫,开展除尘活动 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以免灾去病,端午节成了我国全民 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大节日。

我校结合当前痢疾的流行及我市开展争创文明城 市的契机,宣传健康防疫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净化校园及生活 环境,并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卫生清洁活动。

(3)网上学习 传承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网上主题活动,动员学 生参与由__ 开设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积极参加“我们的节日端 午”相关节日和爱国知识的网上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 质。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 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文明素质,做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在本次活动中,__ 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 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 爱国热情。

第11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 为端五。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 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 叶,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中华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传统节日。

端午节现为国 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为引导学生过好端午这一传统节 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简要概括为 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在开展“心连心,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之前,先向学生布置任务:

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 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学校还利 用周一朝会、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二、开展了“端午节、离骚颂、爱国心、民族情”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利用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举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

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 育的过程。

三、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一)五、六年级各中队开展了“屈原诗歌颂”、“我心中的屈原”演讲等多 种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让学生懂得了:

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并不是因为他 投江自杀,而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

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而 起身抗争,始终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清白。

而且透过屈原,让他们看到, 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屈原。

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

所以,孩 子们通过参与这次活动,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

(二)三、四年级各中队开展了“传统节日故事大家讲”活动 各中队利用班会、阅读课等时间,在班上举办故事会。

有的中队辅导员大胆 启用了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班干部的职能,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共同组织策 划的能力。

孩子们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们精心组织策划、准备着,把“屈原故 事知多少”知识竞赛开展得有模有样,还把同学们精心制作、准备的小巧手工作 品颁发给知识竞赛中的佼佼者,我觉得孩子们真能干!

(三)一、二年级开展了“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 等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这些孩子年龄虽偏小,但在经验丰富十足的辅导员们的耐心组织和引导下, “心连心,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各班辅导员还根 据本班实际,让孩子们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了“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 “纸粽子制作”等比赛活动。

该活动让孩子们在动口、动手等有趣的活动中受到 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非常棒! 四、开展了全校安全、卫生运动 由于天气炎热,我校在朝会、各班(队)会广泛开展了安全、卫生健康知识 宣传,不准学生私自下河堰洗澡,不准未经家长许可而私自离家出走、到同学家 串门、玩耍,还特别强调,要求家长在节假日注意学生校外安全及个人卫生。

另 外还普及了日常卫生保健知识,从科学角度为全校学生讲解了悬白艾等端午传统 习俗,引导学生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我校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 化教育,我们教师有责任去弘扬传统文化,而这个责任,就赋予给我们下一代, 让我们从传统节庆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12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活动目标:

让同学们理解艺术,发现艺术,可以自己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并带动同学积极参与我校艺术节,以及各项与艺术有关的活动。提升同学们的精神生活。

活动准备:

展示部分月休德育作业――唱一支歌,讲一个故事,诗朗诵等

活动过程:

班会流程:(主持稿)

歌曲《说爱我》

甲:艺术是一方沃土,培育了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乙:艺术是一汪泉水,滋润了我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甲:艺术可以提升我们的修养

乙:艺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甲:我们在艺术中遨游

乙:我们在艺术中探索

甲:艺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乙:它无处不在,但也需要我们去发现

甲:让艺术伴我们成长

乙:让艺术与我们同行

合:宣布二年八班“我们与艺术同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下面请欣赏 相声__________

甲:艺术是叮咚作响的小溪,在人生的漫漫道路旁流淌

乙:艺术是照亮我们心灵的阳光,驱除人生道路上的点点黑暗

甲:探索生活中的艺术,并遨游其中

乙:你会发现它无与伦比的美丽

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艺术

乙:下面请欣赏 魔术

甲:阳光的和煦,茁壮的幼苗

乙:阳光的教育,明媚了花朵

甲:这里是花的世界,多彩的青春在这里绽放

乙:这里是歌的海洋,尽情地唱吧!跳吧!去收获阳光下的灿烂

甲:下面请欣赏朗诵《放飞青春》

甲:同学们,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她的气势磅礴

乙:放眼大海,你一定会赞叹她的汹涌澎湃

甲: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她的高大苍翠

乙:俯瞰小草,你一定会称颂她的坚忍不拔

甲:因为他们是自然的艺术

乙:而艺术本身就是美丽奇特的

甲:下面请欣赏 话剧《爱的诗篇》

甲: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艺术的平台,让我们自由发挥我们的特长。

乙:请听故事《柳公权习字》《鲨鱼和海鸥》

甲:校园有文化,才会有文明的底蕴

乙:校园有艺术,才会有精神的灵动

甲:让我们走进音乐的殿堂,去聆听远古的乐音,去访问莫扎特与贝多芬,去拜会冼星海

乙:让我们跨进美术的画廊,去领略吴道子的飘逸,齐白石的精细,徐悲鸿的奔放,去感受达芬奇的专注,梵高的奇思和毕加索的抽象

甲:艺术,永无止境

乙:创造,永无止境

合:我们的追求,永无止境

甲:下面是才艺展示,请听《蝴蝶泉边》等歌曲

乙: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相信你也一定发生过许多与艺术有关的故事,现在,请拿出来与我们分享。听过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书画艺术赏心悦目,音乐艺术沁人心脾,艺术的高深美妙,动人心魄;艺术纯洁淡雅,净人心灵,我们既要学会展示,更要学会欣赏。因为,一个不知美的民族是丑陋的民族;

一个不知审美的民族,让我们在艺术的花园里,感悟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审美观。

甲:有感情的抒发,有青春的旋律,这就是艺术

乙:有毅力的体现,有诗意的飞扬,这就是艺术

甲:弘扬艺术,腾飞梦想,传承文化

乙:创新思维,激扬个性,展现风采

甲:让我们尽情地唱吧,用我们的歌声遏天空之行云,止清江之流波

乙:让我们尽情地跳吧,我们舞姿轻盈,我们舞步飞旋,让我们提起笔来,尽情的写画吧

甲:让我们与艺术同行,我们与优美同行

乙:我们与高雅同行,我们与时代同行

甲:老师们,同学们,帷幕即将拉开,青春早已飞扬,风采继之绽放

乙:让我们遨游于艺术海洋之中吧!去感受艺术,领略艺术的风采

合:宣布三(1)班“走进艺术”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第13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一、活动目的:

清明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过查资料等活动,让队员们了解清明节的历史由来、习俗、诗歌等。通过这次主题活动,让队员们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 1宋代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

(四)缅怀远去革命先烈们,为他们吟诵赞歌。

男: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女: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国***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今天。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合: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男:松涛阵阵,那仿佛是先烈们发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们,如果你们在天有灵,就请你们看一看你们的鲜血浇灌出的美丽的鲜花吧!

女: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女: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

男:前辈流血牺牲,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气,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吗?

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难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强盛、美丽。

男:先辈们,你们祈盼的幼鸟羽翼已日渐丰满,

女:我们将把重担挑上逐渐成熟的肩,

男: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建设,

女: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召唤,

合:我们将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创明天,

男: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

女: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

合: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三、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让队员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清明祭祖的民族文化,激励大家更加爱祖国、爱家乡、爱师长、爱同学,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第14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参***(配合画面)】:

1、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大家齐动手――包粽子。

为配合这次活动,我们为学生准备了水泡后的糯米、红豆、粽叶、包粽线,请老师来指导,举行了学包棕子的活动。

亲历感悟:

【教师】:

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老师,就等她发号施令: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最高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一门学问,

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 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

第15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活动目的:开展这一活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高考复习热情,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复习工作当中去,力争有更多的学生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活动方法:采用学生主持,学生活动为主的方法。邀请班级所有科任老师和学校领导参加。利用多媒体进行渲染气氛。

时间安排:一课时。

活动步骤与内容:

一、主持人开场白;

二、学校领导与老师的讲话(略)

三、班主任寄语;

同学们:

漫漫求学路上,我们一路奔波,在诸多辛酸与烦恼中,享受着欢乐与成功,尽管走的那么弯弯曲曲,但我们终于走到了高三。

走进了高三,就走进了这个既让人兴奋、又让人焦虑的人生驿站。高三之路陌生而又充满诱惑,花团锦簇而又遍布荆棘,我们需要信心、勇气和毅力,更需要战略、思维和方法。走进高三,我们是登临山顶领略无限风光。走进高三,机遇与挑战并存,愿我们把握住机遇,迎接挑战。走进高三,意味着我们走进成熟,意味着我们要拼搏,要吃苦。高三这条路上,将会伴有诸多的泪水与失望,也有成功与喜悦。

同学们,我们要参加的高考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赋予我们青年学生的平等的竞争机会,它充分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两大特征:竞争激烈,但竞争中又人人平等。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就应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种挑战,迎接这种机遇。人生难得有几回搏,那么这第一搏就在高三。愿我们搏击高三,赢得辉煌;人生有几个十字路口需要选择,那么高三就是我们选择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愿我们做出正确的抉择,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我们平常总是羡慕那些有杰出才干的人,那些科学家、航天员、伟人,那么现在我们不是临渊羡鱼的时刻了,而是到了退而结网的时间了,愿我们每个同学能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气,奋发向上,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自己骄傲,为世人自豪。

同学们,我们的青春我们做主,我们的命运我们掌握,我们走向成功的航船由我们掌舵。奋斗吧,相信自己,以无畏的英雄气概往前冲。拼搏吧,你们身后有许多人的眼光,充满信任的眼光在注视着你们,这里有亲人,有同学,有老师……愿每位同学勇敢地往前走,有了欢乐与成功,我为你们加油,有了痛苦彷徨,我为你们分忧。努力吧,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在这里我提几点希望: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有必胜的信念,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哪怕有时月考成绩不理想,但也不要气馁,一如既往地埋头复习;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跟着老师的思路扎扎实实地复习,克服浮躁情绪,切忌我行我素;希望同学们遵守纪律,严加约束自己,学会自我管理,始终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学生,全班同学要团结友爱,同舟共济;希望同学们走好自己的路,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定位好自己的坐标。

同学们,青春的风采展现出来吧,在高三这条路上潇洒地走一回,也为我们的高中生活划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后有三副对联要和大家共勉: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

明日独占鰲头,舍我其谁

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泛游学海竞逐群雕一朝金榜题名

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全班同学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明年的这时捷报频传。

谢谢大家

四、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王玲玉

高三,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而如今的我们不再彷徨,不再犹豫,坚定信念,毅然走进高三.

走进高三,意味着我们将要背起行囊走一条崭新却又布满了荆棘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播种我们的梦想,等到六月,那个让人期待而瞳憬的日子.我们收获的将是胜利的果实,成功、喜悦、欢笑一切都属于我们自己。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面对眼前这条通往高考的必经之路,我们充满了好奇,同时,我们也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算是独木桥,即使路途坎坷,我们也依然会坦然面对,勇往直前,只为了我们心中的梦想。

对于即将到来的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我们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化圧力为动力,在学习中找快乐,在快乐中回味人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第16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这第一个关键词是“衔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表述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农报君看来,既然是衔接,那就意味在前后两段中间衔接。也就是说,要看的关键词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翻看历年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脱贫攻坚”首次出现。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农报君看来,“脱贫攻坚”这个关键词,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也就会成为历史的尘封,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没有了“脱贫攻坚”,另一个关键词可就要成为历史进程的主导了。它是“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这样写到,“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农报君发现,“乡村振兴”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是在2018年。稍早几个月的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把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定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写到,“十四五”时期,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农报君看到这句话,还是很振奋的。

今天如此有幸见证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看到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小康梦圆。同样也很期待,希望站在五年后,十五年后,乃至三十年后的那些重大节点,亲历见证“乡村振兴”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这第二个关键词是“要害”。

在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时,农报君印象极为深刻,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咱们先来看“种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指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农报君学农出身,当记者后还跑过几年农作物种子行业,自认为还是了解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的。一看到“打好种业翻身仗”,很振奋,也还有点疑惑。这疑惑是,我国的农作物种业应该还是可以的吧?为解开自己的疑惑,我翻了翻前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果然,2010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发展也进行了重点部署。

至今,农作物种子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子,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打实了基础。昨天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个数字,我国自主选育的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农报君看到这个数字,还是很为种业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的。但,让农报君情绪有点低落的是,我国种子的单产水平还是较低的。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再看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其中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达到50%。我们除了吃粮吃菜,还要天天吃肉。

说到种业,不仅包括农作物种子,还包括畜禽、水产种源。我国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但,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

看到后面这些数据,农报君就理解“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意义所在了。接着来看“耕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农报君上学时,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老师是用英语说的“fromsoiltosoil”,农报君翻译成中文,万千生物从土中来,而又回到土中去。现在看,这句话说透真谛,耕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也就不会有这多姿多彩的世界。用循环农业的学说来理解老师的那句话,土壤养育了生物,生物的最终归宿还是土壤。回归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起,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报君深感,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就会长久牢固。

这第三个关键词是“建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报君发现,“乡村建设行动”尚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且“乡村建设”出现的频次多达10次。翻阅历年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出现5次,2018年出现6次。对比来看,可见“乡村建设”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重要程度。农报君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看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会陪伴“乡村建设”左右。2018年,国家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几年下来,确实很有成效。农报君到农村采访,明显感觉农村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厕所干净了,街上的垃圾桶多了,污水不再横流了,村容村貌整洁了。农报君有关注“乡村规划”这个领域。一些原本给城里做规划的公司开始下乡。还有一些学规划、学设计、学建筑的学生,创业就选择了“村庄规划”。可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抓好规划编制”,既是政策导向,又是市场走向。关于如何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央一号文件给出的政策很实在。会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农报君对这话印象深刻,“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

“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这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为农民而建就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在农报君的印象里,有个别地方就曾因为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而引发了热点舆情事件,对推进工作造成极大被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这样强调,农报君很是欣慰,也可见政策制定者对实际情况了解细致透彻。我国如此之大,乡村如此广袤。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涵盖许许多多方面。农报君只是从历史的一面、经历过的一面去理解就为之振奋。当看到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政策已落地生根、长成大树,成为现实,就更为振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有梦想,我们必然了不起。

梦想最终会成为现实的!

第17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1、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2、三、活动主题:“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3、班内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班干部负责。

4、(4)谈谈对端午节以及屈原的感想,说说自己眼中的端午节,以及对爱国主题的扩展,进一步深化其意义。

5、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6、(5)端午节“我为父母剥鸡蛋”。

7、(1)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

8、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明、端午、中秋等作为中国的一个个传统节日,从来没有被人遗忘。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可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因而,学校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根据学生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端午节认识与了解,用节日的传统文化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9、全班互动:

10、四、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要求

11、(2)开展端午的知识竞赛活动。

12、端午小报制作比赛。 要求: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能反映端午的习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每组一份,放在班级文化栏中展评。

13、童谣征集活动。以组为单位展开,每组征集5篇。

14、班主任借助课件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民俗民风及屈原的爱国情怀。让每个学生对端午节以及屈原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及爱国之情。

15、以“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为主题,进行故事演讲比赛。要求:故事内容可以是端午的由来、学习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气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学习一项技能的小故事等各组推选一个故事参加比赛。

16、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17、(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诗文的交流或赏析。

18、二、活动目的:

19、主持人:韦天会、孔文一

第18篇:中央一号文件走进库区新农村一

一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二:活动地点:四年级(2)班

三、活动过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 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班: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 ,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对待我们的先

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

总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班: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他们还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我们应该纪念他们。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

播放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请同学们观看,并谈谈历史上为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与我们现在和谐生活的关系。学生五人一组交流观后体会、学生推荐代表谈谈体会.生:明确没有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题,但不是全部,还有吃青团、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你知道这些活动的有关知识吗?下面全班按课前布置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答对问题最多的一组获胜。

3、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问题如:有哪些体育活动?秋千最早叫什么?荡秋千有什么好处?

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谁发明的?什么叫探春?为什么要植树?为什么要插柳?戴柳?祭祖时一般在什么树合适?等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抢答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直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清明节的氛围,领悟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人文内涵,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才能过一个文明的有意义的清明节。

二、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

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缅怀先人烈士更有意义。

三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具体行动缅怀先人烈士,让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活动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四、拓展

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写一篇作文或用一幅美术作品,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