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2、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
4、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5、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6、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7、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8、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9、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10、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11、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12、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3、(棉花、纸、植物等。)
14、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15、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16、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7、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干部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1、(1)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
2、几枚硬币放上去会使盘子跟硬币都沉下去,就在记录表上泡沫盘子下面的空格里写上数字几。大家商量好,谁来操作,谁来记录。
3、(2)幼儿探索。
4、动手操作。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
5、学习记录:
6、幼儿进行尝试,动手操作。
7、2。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8、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9、一元硬币、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人手一份);
10、(2)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11、(1)只使用一种材料(泡沫盘子)。把你们这一组的硬币一个一个依次叠起来放在盘子中间,看这次硬币会怎样?
12、1。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13、(用绘画形式表现。)
14、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15、一、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16、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17、请1—2名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都一致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同时展示记录表),让他们说说,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
18、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19、(3)交流、分享各组的新发现。活动延伸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
20、装有清水的大盆4个,干抹布8块;
21、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22、四、交流,分享
23、合作探索
24、三、动手操作,大胆尝试。
25、(3)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26、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
27、二、讨论
28、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在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1、冰块(数量充足,呈方形,大小均匀)、毛线若干(剪成30厘米长)、盐。
2、三、幼儿探索操作。
3、幼儿操作后,将各种方法用图示法记录在大图表里。如:
4、简单。
5、一、出示冰块,引出问题。
6、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及探究。
7、提醒幼儿毛线放在冰块上后再洒盐,可以用手压一下。
8、(2)从冰块的正面、侧面来吊。
9、放冰块的托盘,小勺、小毛巾若干。
10、部分幼儿:用毛线将冰块绑起来,然后就吊起来了。
11、小朋友都很能干,我们来比赛一下,用一根毛线,有哪些方法来吊冰?请你试一试,看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多?
12、对于失败的幼儿,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大考吧幼儿教育 ),然后再尝试实验。
13、师演示:将毛线放在冰块上,然后洒上盐,用手压一会儿,就把冰块吊起来了。
14、引题:老师给小朋友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15、(3)用盐将冰块与冰块先粘在一起,再把它吊起来。
16、(1)用一根毛线两头各吊一块冰。
17、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冰块吊起来?
18、二、小实验:神奇吊冰。
19、四、比赛:吊冰小能手。
20、请小朋友摸摸冰块,回忆冰能融化成水,水能结成冰的特性。
21、在科学区各种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糖、面粉等和盐放在一起,贴上标签,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
22、幼儿讨论后,教师:对了,是盐在帮忙,因为盐可以降低冰的温度,使融化了的冰还能再结成冰,所以我们用毛线把冰块吊起来了。
23、对成功的幼儿提出更高要求,尝试用一根毛线吊起尽可能多的冰块。
24、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毛线把冰块绑起来,就能把它吊起来呢?
25、老师是怎么把冰块吊起来的,是谁帮的忙呢?
1、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调味品、食品,知道什么叫溶解。
2通过自护探索实验能描述实验发现,知道如何加快溶解速度。
3、体验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通过实验知道溶解的含义。
自主操作探索食品的溶水性与不溶水性。
幼儿对常见调味品、食品有一定的认识。
盐、糖、蜂蜜、食用油、透明塑料杯若干,搅拌棒若干,装有食盐和油的大碗,纸巾。
一:认识实验材料。
1、逐一介绍食盐、糖、蜂蜜,食用油。
2、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问题引导:能否食用?盐什么味道?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
如果把这些放水里会发生什么?猜一猜。
二:幼儿自主探索实验。
1、实验: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盐放入自己面前的1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盐去哪了?(融解了)教师解释溶解的科学原理。
观察:还有一点盐溶解得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溶解速度?(搅拌)
2、实验:不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油放入自己面前的2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油在哪?为什么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三:幼儿观察教师实验。
1、教师将一勺糖放入水中,请幼儿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说“糖溶于水”。
2、区分油与蜂蜜。
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油与蜂蜜。颜色、
教师将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观察蜂蜜有什么变化?(溶解慢)请幼儿搅拌,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说“蜂蜜溶于水”。
提问:如果搅拌油,油会溶于水吗?猜一猜。
请幼儿自主探索搅拌自己面前的2号杯。说一说实验结果。
四:活动小结。
1、幼儿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教师提炼幼儿的实验发现,给予正确的科学道理。
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管子,并懂得其用途。能根据管子的不同特点进行简单归类。
2、知道不往带管子的通道中乱扔东西。
3、会玩传声筒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各种各样的管子及多媒体图片,硬纸若干。
生活中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管子。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可就不那么方便了。教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都有些什么样的管子?答:自来水管、下水道管、电线外管、油烟机管、洗衣机管等。
(一)根据管子的质地不同:塑料的、铁的、不锈钢的、纸的等
(二)根据管子的颜色不同:白色的、灰色的、彩色的、透明的等。
(三)根据管子的形状不同:直的'、弯的、粗的、细的等。
(四)根据管子的用途不同:水管、电管、抽油管等。
1、(2) 师:水果里营养很多,多吃水果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很好,会张得壮壮的。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苹果宝宝和桔子宝宝,还尝了他们的味道。真好吃。可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还没尝到呢,我们现在快把这些水果宝宝拿到自己班上去,让其他小朋友也尝尝吧。
2、出示“水果客人”,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3、品尝水果。
4、师:我们认识了苹果宝宝,我们再来认识桔子宝宝。
5、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他们,一个是苹果宝宝,一个是桔子宝宝。我们拍拍手欢迎它们。
6、(2)将桔子的皮剥开,让幼儿观察桔子的内部结构。
7、师:我请小朋友说说苹果宝宝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啊?
8、活动过程:
9、师: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告诉我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老师把它们两个藏在袋子里。小朋友把手伸进袋子里摸其中一个水果,猜出它是谁,然后拿出来看看,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水果。
10、师:(教师出示桔子)那桔子宝宝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11、游戏:摸水果,增强幼儿对苹果桔子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12、活动准备:
13、师:那现在请小朋友去摸摸你面前的苹果宝宝,摸完后你告诉我有什么感觉?是 硬硬的还是软软的?
14、(教师请三到四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一猜,猜错了再给一次机会,要求说出为什么你觉得摸的是苹果宝宝或者是桔子宝宝)
15、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
16、师;苹果吃起来甜甜的。桔子吃起来也甜甜的有点酸酸的。
17、师:苹果宝宝摸上去硬硬的。
18、(2)教师将幼儿眼睛蒙住后, 让幼儿来品尝水果,然后请他们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水果。
19、出示表格,教师总结桔子宝宝外形特征:桔子宝宝穿着黄颜色的衣服,长得也圆圆的,摸起来软软的。
20、出示表格,填写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的味道,苹果宝宝甜甜的,桔子宝宝有点酸。
21、师: 剥开桔子的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肉。
22、通过比较,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23、师:我们再来尝尝他们的味道怎样?
24、(1)将切好的苹果片和桔子瓣让幼儿品尝,并说说苹果与桔子味道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25、活动结束:告诉幼儿多吃水果有利身体健康
26、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7、师:苹果宝宝你好。
28、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9、师:苹果的肉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苹果的中间有黑色的籽儿。
30、师: 那谁来告诉我,苹果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
31、(1)启发幼儿说说秋天还有哪些水果。
32、师:现在我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把你们的眼睛蒙住,给你们吃一样水果,看看到底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吃的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33、师:桔子宝宝穿了黄颜色的衣服,也很漂亮。那它是什么形状的呀?
34、师:小朋友真棒,一摸就能知道到底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35、师:苹果宝宝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摸摸苹果宝宝?
36、师:我们从外表上都认识了它们,现在我们把它们切开来,看看它们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37、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说出它们的外部特征。
38、师:苹果宝宝是圆形的。
39、师:苹果宝宝爱漂亮,它穿着红颜色的衣服。
40、师:你摸了苹果姐姐后有什么感觉?
41、(1)教师切开苹果让幼儿分别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
42、师:桔子宝宝也是圆形的。那你们也来摸摸桔子宝宝,告诉我你们摸完后有什么感觉呀?
43、出示表格,教师总结苹果宝宝的外形特征:苹果宝宝穿着红颜色的衣服,长得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
44、师:我先来玩一玩,恩,我摸到的是苹果宝宝,因为我觉得它摸起来硬硬的。我来看看是不是?
45、师:(教师拿出苹果)我们先和苹果宝宝打声招呼。
46、苹果、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内盛切好的苹果桔子),小布袋一只、记录苹果、橘子颜色,软硬程度,形状,味道的表格两张。
1.了解养成刷牙习惯的重要性。
2.尝试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3.感受做牙齿好主人的欢乐。
明白刷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学习使用正确方法刷牙。
白牙和黑牙的手偶、刷牙歌的音乐
一、讲述故事《白牙与黑牙》,引发幼儿兴趣。
1.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出示手偶),你们认识他们吗?
2.小结:有的小朋友认识,是白牙和黑牙兄弟。白牙和黑牙兄弟跟它们的主人发生了一些事情。
我们一齐来听听看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讲述故事)
二、经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故事情节,了解养成刷牙习惯的重要性。
1.故事讲完了,你们喜欢白牙的主人还是黑牙的主人呢?
2.你为什么喜欢白牙(黑牙)的主人呢?(幼儿自由说出自我的想法)
3.教师小结:原先黑牙在很久之前也是白白的,可是它的主人没有照顾好牙齿,就一天天的变黑了。
三、由故事转换到幼儿自身
1.请小朋友看看你们好朋友的牙齿是白白的,还是黑黑的?谁会是牙齿的好主人呢?
2.牙齿黑了会怎样样呀?"(教师简单说明牙齿变黑的原因)
3.小结:要爱护好,保护好自我的牙齿,不要吃太多甜食、糖果,每次吃完饭后要记得漱口,别让它生病了,变黑了。
四、讲解怎样保护牙齿,让牙齿变得洁白漂亮。
1、认识几种特殊车辆的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对特殊车辆的兴趣。
教师范例《各种常见的车》、幼儿用书《这是什么车》。
认识特殊车辆,知道车名和特征。
幼儿根据图片所提供的半辆车身是什么车,然后找另一半,用连线的方法进行连接。
开始部分:听音乐引起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播放《汽车嘟嘟》
一、认识特殊车辆,知道车名和特征。
1、咦,什么车开来了?
(出示警车)原来是警车来了。
简单小结:红灯蓝灯转呀转,警车警车开来了。
2、“又有什么车来了?原来是消防车开来了。“
提问:“消防车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红灯红灯转呀转,消防车消防车开来了
3、哎呀,又开来了什么车?救护车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蓝灯蓝灯转呀转,救护车救护车开来了。
二、教师讲解幼儿用书《这是什么车》。
方法:先指认出书中图片所提供的半辆车身是什么车,然后找另一半,并用连线的方法进行连接。
三、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
2、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
3、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1、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
(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
(2)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
(3)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
(4)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二)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1、认识操作材料。
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材料。(红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温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温水,一把大勺。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盐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
(2)教师提醒幼儿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右上角。
(3)每组选两名幼儿,说说各组实验探索结果。(谁在水里溶解,谁在水里不溶解。)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种糖的试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糖呢,你在吃过什么糖?
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糖,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他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幼儿实验,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请幼儿把糖水喝掉。
四、活动结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糖和盐这样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这样在水里不能溶解的东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请小朋友们观察哪些东西也能在水里溶解,与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④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分类、捡放豆豆
3、(还有许多旺仔宝宝不会唱歌,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继续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活动自然结束。
4、"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让每个幼儿挑选一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5、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分类
6、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7、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8、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9、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10、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吃红色食物",绿宝宝说"我要吃绿色食物",黄宝宝说"我要吃黄色食物"。
11、提问:"你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12、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13、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14、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15、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粘贴(封口)
16、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17、① 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18、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19、材料:豆类(红豆、黄豆、绿豆)集中放在小盘中;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三色)
20、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旺仔宝宝的家"里)
21、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22、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23、③介绍材料"这些红色食物、黄色食物、绿色食物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
24、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25、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26、布置"旺仔宝宝的家":栅栏(红、黄、绿三色),铺地垫(红、黄、绿三色),地垫上放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
1、消防车对于孩子们来讲是很神秘的,在图片的吸引下,孩子们对消防车有了初步的认识,认知经验上的丰富,为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言行提供的丰富的“话题”,于是参与性与主动性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玩救火的游戏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巩固对消防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游戏中孩子们乐此不疲。
2、房子失火了,怎么办呢?
3、二、教师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消防车的图片,请幼儿观看。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消防车?
5、消防车的基本知识
6、讲述消防车的外形及其用途。
7、水罐车的水罐里装着什么?
8、消防车玩具。
9、四、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给每组幼儿发放消防车玩具,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消防车的作用。
10、幼儿用书:《车子开来了》
11、这个白色的管子有什么用?
12、你知道消防车是做什么用的吗?
13、教学电子资源:《消防车来救火》。
14、你知道消防车是怎么救火的吗?
15、一、组织教学。
16、云梯车上长长的梯子有什么作用?
17、消防车是专门用来救火或用作其他紧急抢救用途的车辆,消防车又叫救护车。
18、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了解不同消防车的外观和用途。
19、五、请每组幼儿用消防车玩具玩救火的游戏。
1、(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3、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4、(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5、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6、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7、(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8、(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9、(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10、(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11、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2、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13、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14、(2)集体交流,
15、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16、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17、(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18、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9、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20、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1、发散思维:
22、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23、(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24、(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1.知道动物尾巴的形状和用处。
2.喜欢参加制作活动。
1.幼儿练习过编辫子。
2.纸、笔、绳子、棉花和颜料等。
3.各种动物尾巴的幻灯片。
1.了解动物尾巴的样子和用处。
观看小白兔尾巴的幻灯片,讨论:这是谁的尾巴?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小兔子的尾巴长长的,会怎么样呢?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经验,结合幼儿的发言内容放有关的幻灯片(如松鼠、袋鼠、牛、壁虎和鱼)。
小结:动物的尾巴有各种不同的用处。
2.制作各种动物的尾巴。
讨论:怎样制作动物尾巴?
幼儿自定内容,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尾巴。
3.玩抓尾巴的游戏。
1.日常活动中继续丰富幼儿有关动物尾巴的相关经验。
2.提供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玩其中的配对游戏。
目标
1.理解并能说出一些动物的尾巴的形态和作用。
2.对动物的秘密有兴趣,喜欢问有关的问题。
1、师幼围坐在一起,教师神秘而又欣喜地设问: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谁?
2、乌龟向哪个方向爬去,就请那一方向的幼儿对乌龟打招呼,如你好,乌龟。我喜欢你,乌龟。想和我做朋友吗?等等。
3、逗乌龟。
4、本活动第二环节会因为实际环境的影响而使乌龟产生出种种即时反应,因此教师应设想多种预案,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实施相应的策略。如乌龟爬行时,遇外部刺激会收缩身体或停止不动,教师应引导幼儿控制自己,减少对乌龟的刺激;也可让幼儿对乌龟的现场表现进行猜测:乌龟为啥一动不动呀?头和脚为啥都缩进去了?
5、猜猜谁来了。
6、实物乌龟一只,铃鼓、碎肉等。
7、教师尽量以神秘、亲切的口吻引出乌龟朋友,引发幼儿的好奇。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乌龟的外部特征、爬行状态和生活习性上。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乌龟爬行时头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如何绕过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兴趣点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喜和兴奋上。
8、设置简单场景:用积木或纸盒搭成的小路,中间散落几个球。
9、请出新朋友,亲切地:哦,小小乌龟爬过来了。引导幼儿说一说乌龟长什么样,你最喜欢乌龟的什么。
10、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11、《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12、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3、我们给乌龟造了一个新家,以后我们还要和乌龟做许多游戏。
14、请个别幼儿送乌龟到自然区的家,教师和其他幼儿随同参观乌龟的生活环境,离开时亲切道别。
15、参观乌龟的家。
16、教师手持铃鼓在乌龟上方摇晃,观察乌龟受声音刺激时的反应。
17、参与关于乌龟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讨论,萌发观察兴趣。
18、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9、乌龟今天真高兴,他爬呀,爬呀,爬过来。看看他是怎么爬过来的?
20、可以请幼儿用手去触摸乌龟的身体,说说有什么感觉。
21、乌龟还要爬到小朋友这里去,它是来向你们问好,看看他爬向谁?
22、小小乌龟爬过来。
23、乌龟喜欢吃什么?请个别幼儿用碎肉来喂乌龟,观察乌龟的进食情况。
1、二、进行小手闯关游戏
2、物质准备:糖果、木珠、盘子、各种豆子、花生、印泥、毛线、手绢、空瓶子、毛巾、记录单、展览板。
3、出示记录单,幼儿猜测实验结果
4、五、情感教育
5、一、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
6、四、游戏
7、①小手闯关游戏有几关?有哪些游戏?让我们做什么?
8、②两张记录单有什么不一样?
9、b.那光用拇指或者光用四指能不能做好事情?
10、闯关结束后提问:
1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感受手指游戏带来的快乐及手指的作用。
12、:看来在几根指头的合作下你们很快就闯关成功了,你们真能干。
13、“拇指妈妈放假了”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探索活动,教师巧妙地运用闯关游戏,激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为幼儿设计的记录单不仅为幼儿进行两次操作对比了有力的保证,还让幼儿知道了做记录是进行经验的好方法。通过猜想----实际操作----验证结果等,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活动中教师为幼儿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14、③你们认为两次闯关哪次速度快。(幼儿自由选择)
15、②你们都闯了几关?你都是怎么做的?
16、幼儿闯关结束后提问:
17、提问:
18、乐于参与实验活动,探索手指的作用。
19、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20、②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21、
师:小朋友们,我们做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我们的双手。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因为疾病、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手,这些人没有害怕,经过锻炼也能正常工作。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爱惜我们的双手。
22、①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了吗?闯了几关?
23、a.两次闯关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认为那次闯关更容易?
24、观看残疾人的小故事,教育幼儿要爱惜我们的双手。
25、提问:
26、开始第二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27、能报告“大拇指放假了”的实验结果。
28、提问:我们的除了能玩游戏还能做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讨论)
29、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30、师:小朋友们刚才的闯关游戏都完成的太轻松,看来啊是难不倒你们,好,老师给你们出一个更难的任务。现在把大拇指收起来,看看还能闯几关?记住闯关的时候不能用到大拇指。
31、师:请小朋友到各区角进行小手真能干的游戏
32、六、延伸活动
33、有初步爱惜双手的愿望。
34、请幼儿对比两次闯关记录。
35、师:对,小朋友们要手指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手的作用。
36、这节活动给幼儿了丰富和自由的语言环境和活动场地,小手闯关的游戏形式也激发了幼儿极高的参与性。通过两次分别利用大拇指闯关和不利用大拇指闯关的活动,体验闯关的不同感受。从而探索双手的作用。两次的闯关活动分别准备了不同的记录单,通过记录单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通过对比讲述记录单,更直观地体现两次闯关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有双手做事情是更方便的,体验双手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双手的初步愿望。活动的整过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交流,梳理活动结果。
37、三、进行第二次闯关游戏
38、幼儿进行第一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39、①小朋友们,你们都闯关成功了吗?
40、鼓励幼儿勇于参与挑战,大胆验证自己的猜测
1、在父母的帮助下提前寻找动物的朋友和天敌的图片、资料。
2、初步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的秩序,气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次活动过程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并且大班的孩子更多地喜欢说,不能够耐心地去倾听。当然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多的,它们更过地想去认识与了解动物。
3、你知道老鼠最怕谁?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还是敌人?
4、三、向导鱼和鲨鱼,引导幼儿讨论动物间的朋友关系。
5、羊和狼是好朋友还是敌人呢?为什么?
6、实物投影仪一台。
7、形成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萌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8、动物吃别的动物,或被别的动物吃掉,是大自然的规律,如果一种动物太多,一种动物消失,都会给大自然带来影响。所以,我们要保护各种各样的动物,使自然平衡。
9、如:蛇和青蛙、壁虎和蚊子、狮子和斑马等等。
10、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敌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1、一、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12、二、由猫和老鼠,引导幼儿讨论动物间的敌对关系。
1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14、动物有的是敌人,有的就是好朋友,如向导鱼和鲨鱼就是一队好朋友,因为鲨鱼的眼睛不好,向导鱼就可以为鲨鱼指路,还能吃到鲨鱼剩下的食物。
1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16、把收集的图片放在投影仪上供大家欣赏。
17、四、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生态环保意识。
18、通过活动、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经验共享,了解动物间朋友和敌人关系的两两对应关系。
19、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朋友?
20、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21、鼓励幼儿创编小动物,再创编大动物。
1、师:大家想个办法来解决吧。
2、a、 同伴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3、播放视频,发现问题。
4、(2)提问:玩的时候会怎么样?听起来怎么样?(幼:发出很大声音。师: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呢?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茶叶罐里有玻璃珠,摇动时玻璃珠滚来滚去,撞到了铁的茶叶罐,就会发出嘈杂的声音)
5、茶叶罐、玻璃珠人手一份,旧报纸、橡皮泥、水果袋等每组一份。
6、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有什么发现。
7、你用了多少张报纸让声音变小了,要记住哦。
8、幼儿自由玩响罐。
9、幼儿分组操作
10、幼儿猜想。
11、师:小朋友在做实验的时候要记住几点要求。
12、(四)迁移知识经验,解决拖动椅子时发出很大声音的问题。
13、师:那我们用报纸帮忙,让声音变小。
14、师: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茶叶罐里的玻璃珠变小声的?用了几张报纸。你实验了几次?每次实验结果一样吗?
15、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的办法,可以用一种辅助材料隔开玻璃珠与茶叶罐,让声音变小。
16、(2)试一试、玩一玩,看看谁的方法能让玻璃珠不会发出响声,他就成功了。2、幼儿操作。
17、(1)交流:
18、重点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探究过程。
19、(二)第一次实验,探索报纸让茶叶罐里的声音变小。
20、教师重点观察帮助实验不成功的幼儿,提醒幼儿要让茶叶罐里的玻璃珠不能发出一点儿声音,引导逐一运用材料操作、探索不同的方法。
21、提出要求:
22、(1)响罐里有什么?
23、(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动手包椅子。
24、(2)梳理:有的小朋友用橡皮泥固定玻璃珠,它在摇动时茶叶罐就不会滚动也就不发出声音。有的小朋友用水果袋隔开玻璃珠撞到茶叶罐的嘈杂声音。这可是一个好办法。
25、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26、新年快到了,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茶叶罐里有一颗玻璃珠),它叫响罐,你们拿出来玩一玩吧!(椅子下面)
27、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数量的纸张包裹玻璃珠,发现玻璃珠发出声音的大小不一样。
28、摇罐之前,要先把盖子盖紧。
29、(三)第二次实验,探索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方法让茶叶罐里的玻璃珠不发出声音。
30、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31、介绍材料
32、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装在茶叶罐里的玻璃珠声音变小?
33、过渡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茶叶罐里的玻璃珠不发出声音呢。老师准备了水果袋和橡皮泥,你们再来试一试、玩一玩吧。
34、(一)以送礼物引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5、分享交流
36、b、 集体交流。你的玻璃珠还会发出声音吗?你是怎么让玻璃珠不再发出声音的呢?(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包、一层一层盖住、塞满、压等)
37、(1)每次实验时只能用一种材料,但这两种材料都要试试。
38、小结:有的小朋友用报纸把玻璃珠包住,有的用报纸塞满整个茶叶罐,有的小朋友用报纸压住玻璃珠,发现用越多张纸,玻璃珠发出的声音就越小,甚至没有声音。
39、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0、分享交流,体验乐趣。
41、提出要求
42、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术表演,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幼儿明白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不
3、5组:吹气球、皮球(投放没有气的气球、皮球,用嘴吹或用打气筒打,气球变大,皮球的气充满了、变硬了。
4、例如:活动前我班开展了与该活动相关的两个活动:一、谈话活动“我的变化”→主要是让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自己对比,并通过观看人生长过程的图片,了解人的变化过程;二、家园活动“找一找”→请幼儿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找找身边有什么事物发生了变化,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5、(1)每组请一位代表来交流、分享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6、(2)小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小朋友回去在找找,把它们画下来说给爸爸、妈妈听。
7、洗洁精、各种塑胶、吸管、气球、皮球、毛线、打气筒。
8、选择幼儿身边常见的材料,诱发发现的兴趣。
9、幼儿与老师共同分享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
10、例如:将两种颜色混合的变色游戏,调配调味品等这些都是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内容。
11、(2)以变魔术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如:酚酞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融合会变成玫瑰红)。
12、糖、盐、醋若干、温开水,汤匙、电磁锅、面团、盘子。
13、师:前几天,我请你们找找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你们找到了吗?现在就把你发现的秘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14、己观看示意图、自己记录结果,这样即能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的,又能帮助
15、选择幼儿熟悉、兴趣的内容,激发探索的欲望。
16、(1)引发幼儿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17、师:实验之前我们来学看操作示意图。(讲解如何看示意图)
18、(各组通过颜色、水、气体等不同的实验操作都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
19、断的发生变化,同时也为后面的操作活动提出了示范性的要求。)
20、1组:颜色变变变(颜色的调配)
21、(1)学习观看实验操作示意图。
22、2组:把糖放在水里(水变甜了);把盐放在水里(水变咸了)
23、3组:用磁化锅烧水、蒸馒头。(水开了,冒泡泡,并且有许多气体,馒头变大了,有香味。)
24、二、活动目标:
25、(在这次的实验操作中,我们运用到记录卡和实验操作示意图,让幼儿学习自
26、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7、丰富相关知识,引发交流的愿望。
28、活动开始时教师以变魔术引题,孩子们兴趣盎然,瞪大眼睛等待教师的魔术表演。这个魔术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我们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且探索性强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实验组进行操作→探索→观察→记录,在玩中发现各种事物的变化,并互相交流讲述各自的发现;最后再引导孩子们观察“蒸馒头”的过程,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29、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事物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来当个魔术师,来变一变我们身边的事物。瞧!这是两瓶什么颜色的液体?(无色)你们猜猜它们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个别幼儿说说)好!现在让我来变一变吧!(操作实验)呀!变成玫红色。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今天我们的实验区内就准备了许多的东西,请小朋友也当个小小魔术师,动手去试一试,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30、(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31、(2)交代实验区的规则:认真实验;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求助老师或同伴;工作完后请收拾好实验材料,并将椅子搬到中间,然后可以去看其它组的实验,但不要影响同伴进行实验。
32、(魔术表演是幼儿特别喜欢观看的节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魔
33、把醋放在水里(水变酸了)
34、(通过亲切的谈话,秘密的分享,教师很自然将幼儿的兴趣点引入活动中。)
35、各色颜料、排笔、透明水杯,记录表。
36、(通过交流分享,幼儿即能了解到其它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也提高幼儿在同伴中大胆表述的能力。)
37、例如:吹泡泡、做馒头、充皮球等这些活动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
38、4组:把洗洁精放在水里。(可以吹泡泡)
39、幼儿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