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

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夕阳余晖什么颜色(合集17篇)

时间:2024-11-20 07:17:54 作者: 字数:40418字

第1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2、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3、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4、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5、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

6、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7、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8、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9、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思乡探月清宵立,念井盘云明朝闲。

11、东方红阳再度起,何时落入青山后。

12、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13、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

14、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第2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一、心态决定一切

当接到学校的任务,知道要上评比课时,我感觉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带语文课的时间不长。上评比课,对很多老师而言是件大事,都会高度重视。但是同时又会因为过于重视,会有紧张、焦虑、担心等情绪产生,而这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评比课的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

我拿到课题之后,分别找了不同程度的几个孩子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可是学生在不能读通、读顺课文的时候,这篇课文的美就会大打折扣。这篇课文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读过两遍就能够理解了。第二到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是全文的亮点。

如果语文第一课时仅仅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很单调。这不仅会让课堂变得很“程式化”、没有“生机与活力”,最终会导致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应有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文“第一课时”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在关注“第一课时”目标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因素。具体表现在“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上。无论怎样好的课堂引入和教学的整体策划,一旦进入这两个教学时段就有可能失去了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优化 “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的教学

“生字教学”不仅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生字、生词,还要把握生字词教学的时机。依据每个生 字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教学策划。语文第一课时无疑是要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提醒和指导难写的字,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有些特殊的字词可能要到彻底理解了文本之后才有可能基本理解。

“读通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深入文本。

在《夕阳真美》这节课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自制了幻灯片辅助教学。用直观、漂亮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夕阳、刺眼、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余晖”等词语和句子。教学中我试着随文学字,但是效果一般。特别是对第二自然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所以学生没能真正感受到夕阳的美。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一种寻求美的过程和体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我应该因文而宜,让每一个读书环节有明确的问题思考,让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赏、可品之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再美的文本遇到了不会品赏的人都会使其鉴赏价值大打折扣。同时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有兴趣,反之,没有思考的读书是不会让学生有兴趣的。

四、愿读乐读形式多样

张田若先生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段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读的形式可以有领读、范读、看图读、引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

五、反思和总结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才能使自己进步的更快、更稳、更好。

总结我这次上课的整个过程,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我会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及时改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味、有人情味和有书卷味的老师。

第3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2、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3、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4、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5、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6、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7、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8、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

9、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2、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13、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4、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5、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16、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17、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18、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1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0、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

21、河水平秋岸,关门向西阳。

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3、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24、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

25、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2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7、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28、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9、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30、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31、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32、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33、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3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5、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36、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37、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

38、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39、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

40、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41、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4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43、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44、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45、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46、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

47、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48、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49、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第4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我教学《猫》的第一课时,引领学生走进了老舍笔下的猫。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感受了作者是真实具体的描写。

教学中,以下几点作一总结:

⑴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引导学生将生活积累、感兴趣的事情同课文中描述的内容结合起来,畅所欲言。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⑵关注叙述需要和发展,变课堂生成为教学机智。

如“猫叫声多变化”时,有个孩子控制不住,小声叫了一声,教师没有批评,而是鼓励大家一起模仿,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沸腾了,一声声不同的“猫”叫声,叫出了兴趣,叫出了和谐,更加叫出了对课文的理解。

一位大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反思这节课,热热闹闹,学生兴趣也较浓!猫的可爱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后来的读少了,主要是前面的识字环节浪费了时间,今后在时间安排这一方面我会注意!

第5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2、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3、流连狂乐恨景短。奈夕阳送晚。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6、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7、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9、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10、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

11、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12、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13、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14、东方红阳再度起,何时落入青山后

15、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16、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17、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18、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19、耿湋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第6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文章清楚有序地描绘了生动逼真的自然灾害场面,想象奇特丰富。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本文教学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40分钟的时间,要把这两个目的达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互换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收效甚好。

师生角色互换就是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 “听”,而是跟老师“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学中,针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目的,我这样提问:“我查阅资料,听说《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想象力非常丰富,可我就是找不到体现想象力丰富的语句,请同学们帮我找找,跟我讲讲好吗?”学生顿时在小组内沸腾起来。几分钟后,我到学生中找个位置坐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来“教”我。有的小组说天出现大窟窿后的情景描写想象丰富,让人感到恐怖;有的小组说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内容想象丰富,体现了女娲的辛苦;有的小组说女娲冶炼五彩石的部分想象丰富,展现了女娲的强大神力……

针对“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一目的,我问:“女娲为了拯救水火中的人们,他做了哪些事呢?谁讲给我听听?”学生们先是一片宁静,然后举手高呼:求雨神下雨灭火,造船救人,找五彩石……

我接着说:“女娲做这些辛苦不?”

“辛苦。”学生们异口同声。

“从哪些地方知道辛苦的?”我搔搔后脑勺。学生都笑了。

片刻,学生争着举手,有的说求雨神不容易,有的说找五彩石忙了几天几夜,有的说炼了五天五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第7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清·林则徐《即目》)

2、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

3、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范仲淹《苏幕遮》)

4、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宋·王禹偁《村行》)

5、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宋·晁补之《鹧鸪天》)

6、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7、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宋·张 耒《和周邦彦》)

8、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宋·舜民《村居》)

9、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宋·孔平仲《禾熟》)

10、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宋·秦 观《满庭芳》)

11、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宋·刘子翚《胡厚仙山居》)

12、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清·查慎行《池河驿》)

13、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清·端木国瑚《沙湾放船》)

第8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落日人行尽,穷边信不来。

2、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箎吹成落日愁。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4、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5、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

6、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7、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8、微风翻翻芋叶白,落日漠漠稻花香。

9、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10、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11、神仙有分岂关情,八马虚随落日行。

12、轻风帏幔卷,落日髻鬟愁。

13、孤蝶弄秋色,乱鸦啼夕阳。

14、夕涨流波急,秋山落日寒。

15、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16、落日半楼明,琳宫事事清。

17、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18、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19、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20、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21、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

22、落日几呼渡,佳夕每留关。

23、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24、牛羊散平楚,落日汉家营。

25、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26、落日移舟上碧滩,桃花林外见青山。

27、若恨重城催兴尽,归时落日尚云端。

28、落日碧江静,莲唱清且闲。

29、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

30、蝉外西风风外叶,雁边落日日边云。

31、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第9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数学教学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亲历性”、落实教学“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以上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想、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调适,开展教学活动”。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换律”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找准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别安排在第七册和第八册,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本节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本节课在教学材料的处理时,改变了把课本当作“圣经”的现象,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另外在材料呈现的顺序上,本节课改变了教材编排的顺序:在第七册教学加法交换律,在第八册教学乘法交换律,而 是同时呈现,同时研究。因为当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有效信息时,不可能像教材编排的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同时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3、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内容;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专门把“重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问题进行论述,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1)创设生活情境,激励探究欲望。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用“变与不变”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教学环境,进而采撷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有趣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样安排,既帮助学生消除了思维上的心理障碍,为新知的获得切实做好了心理和知识、能力的双重准备,又达到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起注意期待、诱发学生参与意识的目的,使教学始终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2)引导学生探索,开发创造潜能。教师巧妙地利用生活原型,激活与新知学习有关的旧知,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自组算式,整理、观察、分类、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并进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矫正与调换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并从中认识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反思探索过程,体验成功情感。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是怎样来解决的?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提倡教学相长,鼓励开拓创新。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有意识的空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来质疑问难。一方面让学生对本节课不懂的知识提出疑问,在师生帮助下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新的“不协调”,形成一个再探究的氛围。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10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岑参《晚发五渡》

2、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3、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4、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

5、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卢照邻《七夕泛舟二首》

6、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7、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来鹄《惜花》

8、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陆龟蒙《京口》

9、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10、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李中《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

11、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12、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岑参《暮秋山行》

13、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齐己《塘上闲作》

14、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王昌龄《灞上闲居》

15、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刘长卿《送韩司直》

16、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李山甫《南山》

17、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贾岛《送人适越》

1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19、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皎然《山雪》

第11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2、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李山甫《南山》

3、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卢照邻《七夕泛舟二首》

4、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5、耿湋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6、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岑参《晚发五渡》

7、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岑参《暮秋山行》

8、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李商隐《白云夫旧居》

9、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贾岛《送人适越》

10、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李端《春游乐》

11、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王昌龄《灞上闲居》

12、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储嗣宗《南陂远望》

13、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齐己《塘上闲作》

14、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刘长卿《送韩司直》

15、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李中《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

16、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17、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18、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19、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杜牧《西江怀古》

20、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陆龟蒙《京口》

21、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第12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本节课是本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找同学”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

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将学生带入操场,辨认“东、西”方向。由于南、北两个方向学生较难辨别,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帮助学生对“南、北”方向的理解。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第二层次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我又采取让学生分别面朝南、西、北四个方向,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虽然刚开始,学生叙述有点困难,但随着方向感的逐步建立,他们也较清楚的辨别出了各个方向。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了两个小故事——“环球旅行”和“小雁归队”的故事。增加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虽然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新授课,但我认为今天的教学是成功的,整节课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学生在玩一玩、认一认、辩一辩的活动中掌握并理解了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13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佚名《渔家傲·秋思》

2、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佚名《登表海楼》

3、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岑参《暮秋山行》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5、白帝城边微雪过,青衣江上夕阳红。——陆游《探梅·岁月相寻岂有穷》

6、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7、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8、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寇准《咏华山》

9、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刘长卿《清明日青龙寺上方》

10、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第14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1、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唐·储光羲《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2、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唐·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3、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唐·刘长卿《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4、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唐·刘长卿《晚次湖口有怀》

5、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清·谭嗣同《道吾山》

6、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唐·耿湋《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7、永愿香炉洒甘露,夕阳时映东枝斜。——唐·李颀《照公院双橙》

8、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唐·白居易《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9、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唐·耿湋《登沃州山》

10、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

11、春草连天随北望,夕阳浮水共东流。——唐·刘长卿《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

12、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唐·钱起《送崔十三东游》

13、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唐·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14、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唐·司空曙《遇谷口道士》

15、新月能分裛露时,夕阳照见连天处。——唐·皇甫冉《江草歌送卢判官》

16、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唐·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17、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唐·戎昱《江上柳送人》

18、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元·刘秉忠《溪上》

19、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唐·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20、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元·薛昂夫《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21、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唐·赵嘏《西江晚泊》

22、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唐·杜牧《秋霁寄远》

23、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唐·钱起《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

24、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唐·宋之问《初到陆浑山庄》

25、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唐·刘长卿《送李端公赴东都》

26、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唐·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27、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代寄情楚词体》

2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29、高树夕阳连古巷,菊花梨叶满荒渠。——唐·卢纶《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30、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唐·白居易《渡淮》

第15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寓言是一种短小简炼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篇幅短小, 语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就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大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课堂练笔,以想象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伊始我以《滥竽充数》的动画资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大胆的对这则寓言故事进行质疑问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并寻找文中创新点,让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练笔,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练笔,训练他们的想象力。

(一)以想象为点,进行课堂练笔

本文内容虽短,但如能仔细去推敲,就能发现文中有许多处细节余味无穷,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教材设计了四个环节让学生去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舒展个性。

想象一:南郭先生是如何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想象南郭先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吹竽的样子,并进行表演。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人公的深入了解。

想象二:当南郭先生知道齐湣王听竽的特点后,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这一环节的想象主要是针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述,让学生通过

文中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来揣摩南郭先生当时的心理,引导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是不行的。

(二)从故事的结局入手,进行课外延伸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学完这篇文章,学生们的心中对南郭先生这种不学无术、招摇撞骗深感厌恶。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创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当南郭先生逃离皇宫后,他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他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呢?我请同学们以《南郭先生下岗后》为题,写一篇短文。这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对全文的一个延续,也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所说或所写的素材非常广泛,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作的欲望。

现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练笔日益受重视,这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它所强调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正代表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把握好课堂练笔时机,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能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

第16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一、心态决定一切

当接到学校的任务,知道要上评比课时,我感觉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带语文课的时间不长。上评比课,对很多老师而言是件大事,都会高度重视。但是同时又会因为过于重视,会有紧张、焦虑、担心等情绪产生,而这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评比课的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

我拿到课题之后,分别找了不同程度的几个孩子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可是学生在不能读通、读顺课文的时候,这篇课文的美就会大打折扣。这篇课文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读过两遍就能够理解了。第二到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是全文的亮点。

如果语文第一课时仅仅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很单调。这不仅会让课堂变得很“程式化”、没有“生机与活力”,最终会导致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应有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文“第一课时”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在关注“第一课时”目标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因素。具体表现在“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上。无论怎样好的课堂引入和教学的整体策划,一旦进入这两个教学时段就有可能失去了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优化 “生字教学”和“读通课文”的教学

“生字教学”不仅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生字、生词,还要把握生字词教学的时机。依据每个生 字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教学策划。语文第一课时无疑是要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提醒和指导难写的字,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有些特殊的字词可能要到彻底理解了文本之后才有可能基本理解。

“读通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深入文本。

在《夕阳真美》这节课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自制了幻灯片辅助教学。用直观、漂亮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夕阳、刺眼、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余晖”等词语和句子。教学中我试着随文学字,但是效果一般。特别是对第二自然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所以学生没能真正感受到夕阳的美。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一种寻求美的过程和体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我应该因文而宜,让每一个读书环节有明确的问题思考,让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赏、可品之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再美的文本遇到了不会品赏的人都会使其鉴赏价值大打折扣。同时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有兴趣,反之,没有思考的读书是不会让学生有兴趣的。

四、愿读乐读形式多样

张田若先生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段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读的形式可以有领读、范读、看图读、引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

五、反思和总结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才能使自己进步的更快、更稳、更好。

总结我这次上课的整个过程,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我会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及时改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味、有人情味和有书卷味的老师。

第17篇:夕阳余辉色更浓一

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让学生在集体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活动成果;能以文明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是先通过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读书会引入,从而我进一步通过“三个活动”提出质疑:为什么好书要给大家看呢?

出现的问题:

1、课前教师没有及时了解学生带书情况,致使学生在介绍自己喜欢图书时一样的图书出现重复介绍的情况。

2、由于是听课,学生有点紧张,在反映借书情况时,出现了全班都借到书的情况。这一现象很反常。

3、在学生成功借到自己喜欢的书后,急着要看书,不能再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情况课前布置学习用具,还要做好课前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2、在同样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平常心对待,不要紧张。

3、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学生借到书后很想看,不能集中精力继续学习,教师要根据这一情况把余下的教学内容先放下,趁热打铁让学生看自己手中借来的书,相信看书的效果会很好的。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