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轮的研磨和一轮的集中展示,让我深深的明白想上好一节古诗阅读并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收获了很多。
在整个研磨过程中,对于古诗教学,我也有自己的点点体会。
一、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学会品诗。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但不应停留在诗句内容的浅层,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二、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教师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在整个的打磨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古诗功底的欠缺,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贫乏。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加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熟的驾驭课堂,带孩子们走入古诗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
蜗牛不相信自我的缓慢,一步一个脚印的向自我的目标爬行,最终到达了自我的目的地,水滴不相信自我的脆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的撞击石块,最终造就了水滴石穿的奇迹,蚕蛹不相信坚硬的外壳,一步一个脚印,每一天努力一点,最终获得了破茧重生的光明,在生活中,也许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每一天努力一点,你终会获得成功。
人生之行悠远,人生之路漫漫,回首人生路上,每一个不会磨灭的深深脚印都记录着你的风风雨雨,每一个不能忘却的足迹都铭刻着你的深深记忆,每一个不可抹去的脚步都镌录着你的种种情感……
你的欢乐、幸福是轻快的脚印,你的忧愁、苦痛是凌乱的脚印;你的仇恨、悲愤是沉重的脚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一串串、一片片不一样的脚印,你的人生之路才值得细细回味,你的人生之路才能够永远铭记。
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体会到前人的伟大和今人的奋发;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感受到从前的酸甜苦辣和此刻的苦尽甘来;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联想到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如今的幸福生活。
成长之路上也布满了脚印,我们不求每一个脚印写下的都是甜蜜与欢乐,但求无悔于每一个脚印;我们不求每一个脚印留下的都是幸福与微笑,但求无愧于每一个脚印;我们不求每一个脚印记下的都是完美和痛快,但求无憾于每一个脚印……
走好人生第一步,不要让人生之路布满悔恨、愧疚、遗憾;走好人生每一步,我们能够在未来一个如水的夜晚里,打开记忆的闸门,细心体味以往的脚印,感受以前的风风雨雨,曾有的深深记忆、往昔的种种情感,你会感到心满意足!
人生的旅途中有欢乐、有悲伤,然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我的脚印,有的人弄虚作假、不务正业,浪费每一天完美的光阴,而有的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一件事情,认真、充实的过每一天从来不浪费。
不要想着远在下头的岩石,而是要着眼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直抵达我所要的地方。这样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走,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一步一步的来。
去年的一个星期五,在经过一整日的精神折磨之后,我瘫倒在座位上,挣扎般的用早已无力的双手撑起自己疲惫不堪的躯壳。此时,我才明白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是的,我身体抱恙,却还坚持来上课,早上支撑自己的精力早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背起书包,拎起袋子,我就摇摇晃晃地往门外走。身旁的同学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他们可能会想:怎么不好好走路,偏要走得如此扭捏?
教室到校门口的百余步路,我早已走得有些神志不清了,身体摇晃得更为厉害,拎着袋子的右手已渐渐虚脱。
路人都用奇异的目光望着我,观赏我那独特的走路姿势。在茫茫人海之中,我是最显眼的那一个。此时我早已没有闲情逸致跟他们大眼瞪小眼了。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家!这个平时那么普通的字眼,如今却成为了一种奢望。
我心中不停地鼓励自己,深怕自己一不小心泄了气,摔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好不容易走到了小区前的十字路口,我却感觉视线渐渐模糊,胸口升起一股郁结之气。过马路时,一辆闯红灯的电动车险些将我撞倒。车主还停下来对我指指点点,我没那气力和他争辩,只是瞪了他一眼,便匆匆离去。
当走到电梯前时,我已经不能正常行走了。扶着墙,我才勉强将自己的身体拖进了电梯间。
一走进家门,我便直接倒在了地上……只是因为多走了几步,我便走到了终点。
人生需踏实,一步一脚印。确定这步走稳了,再走下一步,会使你离成功更近。
——题记
那年我还小,跟随父母回到老家,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让人觉着亲近。人们在田里耕作,潺潺流水在水田间流动着,婉转的鸟鸣、狗吠,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回到老家,最让我牵挂的还是那头小牛。我好奇地扒在门前寻找着那头我曾亲眼目睹它出生的小牛。但那头小牛犊已经长成一头有着弯弯畸角的大牛了,它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
中午,舅舅牵着牛绳将牛拉出了圈门,在它身上套上一辆小车,车板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金灿灿的稻草,准备到一公里外的亲戚家拉一些东西。我们坐在牛车上,悠闲地在雨后的路上走着。突然,只感到身边“嗖”的`一声,一辆马车从身边飞快地跑过,不久便消失在白茫茫的烟雾中。
牛继续慢吞吞地走着,我坐在牛车的一边,望着远处缓缓后退的山峰,我无奈地打了一个呵欠。我很是不耐烦,真后悔坐上这辆又破又慢的牛车,我觉得我“爬”也比这牛快。
我托着下巴,无聊地左顾右盼,牛车继续一颠一簸地前行着。忽然,一声刺耳的马鸣声从前方的大路上传来。我猛地站起来,努力望着前方。烟雾中,我模糊地看见,那架马车在前方的上坡处屡次向上爬,却又屡次下滑。马拼命地向上跑,马夫用力地抽打着它,它不停地呻吟。车后还有两个人倾着身子拼命地向前推着。
10分钟后,我们也到了这个地方。高陡的坡路让我很是担心,生怕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困在那里。我用力扶紧两旁的扶手,担心地望着牛,但它丝毫没有加快脚步,始终慢吞吞地走着。一步、又一步、再一步,一个个脚印深深嵌进泥土间,一步也没打滑,我的顾虑是剩余的,我们简便地爬上了坡……我笑了,回头望着还在奋力向上冲的马,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一步,再一步,踏实向前,才会走得更远,离成功更近……
这一过程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节设计渗透情感,积极实践“大语文”观。开头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生的朗读,与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加强学生的感悟。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锻炼。
运用朗读复述、合作探究阅读这种方式,引导学先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问题的设计紧凑,扣住主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中,要适时点拨。在第二课时探究人物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紧扣中心,有梯度感,注重情感的渗透。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缺点:
1.复述课文时语言表达不给准确,不简洁,不流畅。
2.对人物的性格和心里的把握不准确。
3.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读课文的最大问题出现在对“我”恐惧心理的漠视,对“我”面临的困难的小视,对克服困难过程的忽视。他们会因为“我”的伙伴们轻而易举地爬上悬崖而忽视了“我”的具体情况;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产生“这么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等想法。这必定会削弱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
一触记忆,一份回忆。不记得那是哪一年,只记得那天阴雨绵绵。班级同学组织去巾仙溪峡谷拓展乐园玩。
那是下午,下着小雨。峡谷下是溪水,若一不留神,便会投入滔滔溪水中。尽管有绳子拉着,但不免还是十分害怕。
矗立在溪水上的条条钢丝,在悬崖高空上玻璃板做的平台,几乎接近蓝天的交错着的绳索,让人望而生畏。
带着又害怕又好奇的心理,我还是站上了挑战台。当管理人员为我戴上安全帽,扣上绳索的时候,我开始紧张,后悔,害怕。此时,就是让我钻进地缝里,我也要离开这恐怖的地方!
迎着滚滚溪水,在管理员的鼓励下,我抬起自己的一条腿,颤抖着向前跨出去。
当时,还下着雨,因此钢丝别一般的滑。看着脚下,我似乎在水上漂移,就踩着深不见底的溪水,向前小步地迈着。
身后,又有人上来了。钢丝似乎就要在我脚下断裂似的,使我的双腿又开始剧烈颤抖。钢丝在不住地摇晃,我几乎要绝望了,无奈地看着动弹不得的脚。
向前望,管理员向我投来了殷切的目光。听不清他的嘴里在嘟嚷着什么,只听见最后他大吼一声:“丫头别怕!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似乎很简单,却又很难。虽在脚下只有那么点儿路程,但我的心里却有漫长的害怕与恐怖之路。
我终于小心翼翼地将手往前挪了挪,抬起了几乎被吓麻的脚——
走一步,勇敢地走一步。
我做到了,勇敢地做到了。
当恍惚后回过神,我依旧坐在教室里深绿的课桌前。“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低声念叨,抬起笔,桌上的题迎刃而解。